大班歌唱活动
月亮去哪里
教学内容
月亮去哪里幼儿园大班科学微课教学内容围绕月亮的踪迹探索、变化规律及科学认知展开,结合大班幼儿观察能力与思维特点设计教学环节。微课开篇通过动画呈现不同场景下的月亮状态:夜晚天空挂着圆月,白天天空中月亮若隐若现,阴天时月亮完全看不见,教师配合轻柔的自然音效(如夜晚风声、白天鸟鸣),用浅显话语提出问题“为什么有时能看到月亮,有时看不到”,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中月亮的不同形态(圆月、弯月)与出现场景(夜晚、白天、阴天),用“夜晚能看到圆月”“白天看不到月亮”等语言描述发现,激发探索兴趣。接着进入实验观察环节,教师展示“月亮与太阳关系”的简易模型(如用手电筒模拟太阳、小球模拟月亮、地球仪模拟地球),演示不同时段月亮的可见情况(如夜晚时“太阳”远离,“月亮”被照亮可见;白天时“太阳”光线强,“月亮”光线弱难看见),强调“月亮本身不发光,靠反射太阳光才能看见,光线强弱影响可见度”,幼儿分组观察模型演示,记录“不同场景下月亮是否可见”(如在记录表上用“√”“×”标记)。随后开展讨论分享活动,幼儿分组交流观察结果,用连贯话语分析“月亮去哪里了”(如“白天太阳太亮,月亮藏起来了”“阴天有云挡住,看不到月亮”),教师补充讲解“月亮一直在天空,只是有时因为光线或云层看不见”。最后通过总结“月亮不会消失,不同时候因为环境原因有时能看见有时不能”,带领幼儿回顾观察到的现象,整个微课通过模型演示与观察思考,帮助幼儿理解月亮可见与否的科学原因,提升科学观察与分析能力,培养对自然现象的探索意识。
1
2
3
4
5
6
9
8
7
1
2
3
4
5
6
7
8
9
同学们下课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