立秋吃西瓜的由来
西瓜虽从宋代传入中原,但种植并不普遍,所以那时并没有产生和形成立秋吃西瓜的风俗。但在西域,西瓜原产地已普遍盛行立秋吃西瓜的风俗。因西域地处中国的西北,纬度较高,立秋前后西瓜刚进入采摘期,所以立秋吃西瓜本身就是一种尝鲜。此风俗约在清代影响南方,而此时江浙沪等地的西瓜已进入末市,人们对立秋吃西瓜的原由作出了种种解释。
有人讲立秋西瓜可消除暑日积结的淤气,有的人讲可以为过冬积聚“阳威”,而实际上只是北方风俗的影响而已。但有一点应予承认,那就是立秋以后,天气逐渐凉爽,西瓜上市量日趋减少,立秋日人们再吃一吃西瓜,有依依惜别之意。
南通有个风俗,立秋吃西瓜。听老人们讲,说是立秋吃西瓜,可以烂猪毛。意思是清除平时我们所吃东西时藏留于肚的一些垃圾,是一种美好的希望吧。
又据《二般秋雨斋随笔》中记载,西域妇女择立秋之夜到田间去摸瓜,称之为“摸秋”。可能和西瓜的形状像孕妇的大肚皮,瓜内有子象征有儿子有关。在我国习俗中,“瓜”总与繁育后代有密切关系。
因此,从这以后在江南一带便有了立秋吃西瓜的习俗。
立秋吃西瓜的寓意
立秋吃西瓜的核心寓意是消暑解渴、庆祝丰收和寓意健康。立秋时节虽然天气已经开始转凉,但仍然很热,人们很容易感到闷热、不适。此时吃些西瓜可以起到消暑解渴的作用,让人感到清凉爽口。此外,立秋时节正值西瓜成熟,丰收在望,人们通过吃西瓜来庆祝农作物的丰收和辛勤劳作的成果,传递对美好生活的期许。
具体来说,立秋吃西瓜还有以下几个寓意:
消暑解渴:西瓜含有丰富的水分和营养,能有效帮助人们消暑解渴,缓解夏季带来的燥热不适。
转换时令:立秋吃西瓜意味着告别夏天,迎接秋天。这个节气是季节交替的时刻,提醒人们要注意应对气温变化,逐步调整生活作息。
庆祝丰收:立秋时节正值西瓜成熟,人们通过吃西瓜来庆祝农作物的丰收和辛勤劳作的成果。
寓意健康:西瓜不仅含有丰富的水分,还富含多种营养物质,具有清热利尿、抗氧化等功效。
团聚和纪念:在立秋这个特殊的时节,人们可以和家人、朋友一起分享美食,吃西瓜也是其中的一种。此外,吃西瓜还可以被视为一种对“过去”的纪念,唤起人们对过去夏季的回忆。
此外,立秋吃西瓜还有一些相关的习俗和文化背景:
“啃秋”习俗:在一些地方,立秋吃西瓜被称为“啃秋”或“咬秋”,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,时逢立秋将其咬住。人们相信立秋时吃西瓜可以使整个秋天不生病。
“秋老虎”传说:民间有“立秋不吃瓜,秋老虎抓”的说法,提醒人们要注意应对气温变化。
“咬住夏天”:立秋后,天气逐渐凉爽,西瓜上市量日趋减少,立秋日吃西瓜有依依惜别之意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